【清廉文化】家风建设 清风正气的时代传承 ——中华财险焦作中支

      读中纪委、国家监委编著的《清风传家》家风建设系列读本,印象最深、感悟最深的是“钟南山,三代行医的仁者风范”一节。

      钟南山院士两次(非典、新冠)在国家蒙受重大疫情灾难的时候,以“逆行者”的姿态,不惧个人安危,为抗疫作出重大贡献,被授予“共和国勋章”。他从医救人的信念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春风化雨的态度,都是家风的沃土上结出的丰硕果实。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著名儿科专家,母亲廖月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。儿子钟惟德成为一名泌尿科教授,2002年被评为“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”。女儿钟惟月曾是优秀游泳运动员,获得过世界短池冠军,还在南加州大学就读会计专业,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。

      钟世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钟家优良传统有两个,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,第二办事要严谨要实在。”他常对钟南山说:“所谓医者本分,就是治病救人。”“用药简单有效价廉安全,就是医德。”除了父亲对他的影响,他还拥有一位好母亲。钟南山的记忆中,同情弱者、乐于助人、无私奉献,这些善良品格就是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得来的。钟南山说:“治学严谨上,我受的是父亲的影响,但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,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。”

      从钟南山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富有的家庭,他们的财富是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,是代代沿袭的严谨精神,是一成不变春风化雨的耐心。

    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。在中华文化传统中,“家”具有独特的地位,所谓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从个人到国家,“家”是最重要的精神纽带。“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”,有什么样的家风,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、价值追求。对领导干部而言,家风正,则作风淳,就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;相反,家风不正、家教不严,家属亲属相互影响、恶性循环,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、走向腐败的深渊。

      古有“六尺巷”成为一段历史佳话。清代康熙年间,安徽桐城境内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望族吴姓相邻。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,双方发生纠纷,告到县衙。张英知道以后,立即批诗寄书曰:“一张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家人得诗,旋即拆让三尺,吴姓深为感动,也连让出三尺。于是,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。张英大学士品格高尚,教育家人包容忍让,平等待人,作为一种美德,为世人敬仰。2014年时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还专门造访了“六尺巷”。

      我党历史上老一辈革命家也是严格家规、清正家风,至今传为美谈。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,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;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,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“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”;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长达26年的李先念,不许孩子经商。清正廉洁,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;家风纯正,也是传统美德的世代传承。

      习近平总书记谈家风时讲到,家风好,就能家道兴盛、和顺美满;家风差,难免殃及子孙、贻害社会,正所谓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”。“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”。

      “清风传家 严以治家”系列家风建设活动是中华财险系统开展的“清风中华”活动之一。研读《清风传家》《严以治家》家风建设读本,开展读书学习、撰写心得体会、对照体检整改、积极传播分享,活动还向员工家属延伸参与,共同构筑清廉金融文化体系。

      泱泱中华五千年,良好家风一脉传。曾经的家风深刻影响了华夏文明的传承,历史进入新时代以来,中国梦烛照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灵。谋新篇、开新局、树新风,“四个自信”彰显民族骄傲,良好家风薪火相传,正焕发着新时代的蓬勃生机。

(来源:中华联合焦作中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