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:保险消费者教育走村入户访农民

      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,三门峡市湖滨区王官村来了几位这样的人:他们先是对墙上的保险宣传标语、墙报展板上有关保险的内容仔细阅读浏览,接着和农民们攀谈起来,问的都是与保险有关的问题。原来,这是河南保监局的工作人员,他们此行的目的有二:一是看看保险消费教育在农村的开展情况;二是看看教育的实效到底如何。
  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,加强农村保险消费者教育,对河南保险业的意义可谓重之又重。所以,河南保监局今年3月结合河南实际,要求消费者教育必须向农村地区下移,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,大力普及保险知识,宣传保险功能,促进广大农村群众增加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,逐步树立正确的保险消费理念,推动农村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,提升保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。按照河南保监局局长谭论的说法,教育做得好不好,实际效果最关键。从河南保监局下发的《关于加强农村地区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也可以看出,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知识普及服务被放到第一位,有用可操作被作为活动的基本要求,实际效果成为工作的最终目标。按照《通知》,教育内容主要有政策法规、保险知识、消费常识、行业动态等,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墙标和展板;工作进程按照“先试点、后推广,因地制宜、分步推进”的原则,4月份试点启动,6月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至全省范围,年底初见成效。根据河南农村、农民的实际,河南保监局还制定出全省统一的“标语内容”、“农村消费者教育提纲”、“农村地区墙报展板模版”等,力求各种教育形式都能做到简洁醒目,通俗易懂,效果明显。

  根据农村保险消费教育的特点,河南保监局要求所有保险公司和行业协会,必须将此项工作下沉前移,将教育现场放到村庄,将教育对象定位于农民。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具体承担农村保险消费教育的工作人员纷纷走出城市进乡村,走进农户访农民。乡村的大街小巷经常会出现保险人的身影,农户的家里常常会有人问及保险,村委会的公告栏里保险占据了醒目的位置,甚至在大山深处,坐在一晃而过的汽车里,买保险用保险的标语也时时撞进眼帘。据初步统计,农村保险消费教育的试点地区每个乡镇平均至少刷制了10条标语,墙报展板已经覆盖试点地区50%的乡镇和30%的行政村。从4月下旬开始,保监局工作人员紧随着教育的推进开始实地考察教育效果。在三门峡市的另一个村庄向阳村,工作人员和观看展板的农民交谈,发现他们对展板中宣传的农业保险很关注,但在展板上看不到投保指引;在紧邻的另一个村庄,一位农民说自己没有养猪,为什么要入保险。当然,也有的农民在看了自己村里的展板后,开始琢磨是否为今年的秋庄稼投上一份保险。

  通过考察,保监局工作人员感受到,河南保险消费者教育只有深入农村、深入农户,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。为此,河南保监局要求所有直接承担此项工作的机构,要密切关注农村,踏实服务农民,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保险消费教育成果,这才是该项工作的终极目标。在新的形势下,到农村去刷标语,到乡村去挂展板,已经成为很多公司和协会的工作习惯。三门峡市保险行业协会的卢均根据自己组织墙标宣传的经验介绍说,不要放弃山区的公路两侧,越是偏僻的地方,宣传效果越突出。新华人寿河南分公司的宣传人员在工作中发现,很多保险条款文字生涩,不容易被农民接受,所以他们在宣传时进行了通俗化介绍,效果很好。中国人寿河南分公司的宣传人员在和农民交谈中发现,夏季在村头放电影很受欢迎,宣传人员据此准备策划一项电影宣传活动。河南保监局工作人员对走村入户访农民感触颇深,大家认为,要想做好农村保险消费教育工作,要多下基层走走,听听农村农民群众的意见才行。

  目前,河南保监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河南四个试点省辖市走访。每离开一个村庄,他们谈得最多的就是:农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地方,农村保险消费教育是一项大有可为的工作。通过保险教育,培育农村市场、普及保险知识,有利于农民的理性消费。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,河南保险业更应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,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,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的各类保险需求。(中国保险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