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案说险丨警惕“代理退保”违法套路

      近些年,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为消费者“维权”的旗号,专门办理所谓“代理退保”业务,实则以“维权”之名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和资金,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,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。





      案件回顾:


      W先生拨打保险公司热线电话,称购买保险时销售人员没有讲清楚保险责任要求全额退保,公司通过声纹识别系统发现来电人W先生与投保人原留存声纹不匹配,怀疑并非同一人,疑似代理退保。


      为保障投保人的权益,公司高度重视,立即转为线下处理,安排人员联系W先生见面沟通,进一步确认W先生身份,并告知:保单退保款项需要转账至客户原交费账户,W先生不同意,称本人银行卡、电话卡朋友在使用,担心款项被朋友挪用。经了解,W先生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经济紧张,就有了退保的想法,朋友热心告知可以帮忙处理,以此为由拿走了投保人的电话卡和银行卡,通过公司人员讲解和劝说,投保人恍然大悟,充分认识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性,但碍于面子,不方便直接向朋友索要,最后在公司的指导下,分别挂失了银行卡、手机卡保护了其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,并表示认可公司的服务和产品责任,将继续持有保单。





      案例启示:


      在此提醒消费者:识别代理退保的套路、认清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,理性合法维权,保障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。




      一是谨慎办理退保。消费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保险产品,投保前要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、责任免除、犹豫期、现金价值和退保损失等重要内容。投保后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,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,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,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、被拒保等风险。




      二是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。消费者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,不要轻易将本人身份信息、通讯信息、家庭信息和金融信息等泄露给他人,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、泄露或买卖而遭受经济损失。




      三是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。消费者应高度警惕参与代理退保可能面临的风险隐患,不轻信、不传播、不参与代理退保,尤其应拒绝参与编造理由、伪造证据、提供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,避免陷入涉嫌违法犯罪或遭受不法侵害的风险。消费者应弘扬契约精神,履行合同约定,依法依规通过保险公司、监管部门、信访部门、行业调解组织等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合理诉求。


来源:光大永明人寿河南分公司